刊名:牡丹江大学学报
主办:牡丹江大学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ISSN:1008-8717
CN:23-1450/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5627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期刊热词:
翻译,文化,教学,大学生,教学改革,高校,大学英语,英语,隐喻,高职院校,
自中世纪以来,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标签。即便是公认的最早的两所中世纪大学——巴黎大学(教师型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学生型大学),也不例外。当今处于后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借助于科技带来的成果,拥有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途径和渠道,大学亦是如此。因而网红与大学结合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于有着传统认识的大学自身而言是一个新事物,传统大学能否正确看待“网红”这一头衔,认识其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这对于今后我国大学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红大学的条件性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同样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有一些新的事物的产生。大学与网红标签的结合,也是在一定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
(一)从大学角度条件看
1.校园环境优美,整体设计感强
杜威在谈及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时,认为生物相比无生物而言具备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力量以更新维持自己的独特优势。可见,大学的环境设计等有其独特的设计感,就比如母鸡下蛋需要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为其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大学环境间接也是一所大学的文化的体现,当你走进拥有百年校史的大学里面,那种经岁月粉刷的厚重的时空感迎面而来,这是只拥有十几年历史的大学里所缺乏的。大学环境在客观上也是一所大学的靓丽名片,大学的整体环境应按照学术化、艺术化、人性化等标准为准则进行设计和规划,真正体现在大学环境的整体美,拥有美感的大学更易受到外界的关注。
2.学习氛围好,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强
学校教育从中国起源距今已非常遥远了,人才为千百年来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开辟天地,人才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西方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工业革命所凭借的技术基础并不起源于大学,工业革命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变革,但高等教育对工业革命的作用微乎其微。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似乎并不合理,今天的大学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各种必要的条件,人才资源也是大学拥有活力的重要原因。但总的来说,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同样的,在高校里,学生和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依靠,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调动学生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提升大学自身品格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二)从网红文化形成的角度看
1.具备传播价值,依托媒介技术的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变物质生活。从这个角度讲,那么传媒就是第二生产力,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近些年,自媒体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网红文化的兴起。网红文化,纵观其发展历程,始终依托于媒介技术的变迁,以各种传播符号如表情包等,从深处挖掘并传播了如草根文化、诙谐幽默等为代表的小众文化。大学,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在网络时代以前,各种其文化都只存在于其小范围内,或着说传播能力有限。随着信息化的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能力大大增强,小众文化也能成为大众文化,因此,网红文化首先基于其必须具备传播价值,这关乎其是否能受大众的喜爱和青睐。
2.满足和符合人民大众对“新文化”的口味
网红文化的出现,是科技发展到与社会紧密贴合的一种发展模式的产物。各种各样的网络社交平台使得人们的不同思想和文化得以同台展现,以至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想法。在一种想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认同后,会逐渐在网络人群中具有越来越强的影响力。“网红文化”有时候正是在这种网络背景下形成的,也正是由于其对人民大众产生了深深吸引与认同,才促进了其进一步得到传播和发展。
二、大学的网红文化建设意义
(一)对大学本身而言
1.更易提升本校在全国的影响力
大学的影响力在传统意义上是大学之间学科实力、科研实力等等的比较,以不同侧重点为基准的第三方大学排名榜单层出不穷。虽然这绝非权威,可也深受与学校相关的人士重视。以人们通常的思维来看,人们只关注榜单前列的学校,后面的基本不看或不关注,因而以我国为例,大家的眼光多半停留在清北复交一类的国内顶级院校,虽然下面也有很多优秀的实力不错的大学,可多半被忽略,或潜意识认为都一样。网红文化下的大学,是从不同于传统学术的角度进行影响力传播的,大学的网红文化的展示方式多样丰富,具有独特性。
文章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mdjdxxb.cn/qikandaodu/2021/0708/679.html
上一篇:论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三维度重构
下一篇:最冷地方火热之心
牡丹江大学学报投稿 |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版面费 | 牡丹江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牡丹江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牡丹江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