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牡丹江大学学报
主办:牡丹江大学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ISSN:1008-8717
CN:23-1450/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5627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期刊热词:
翻译,文化,教学,大学生,教学改革,高校,大学英语,英语,隐喻,高职院校,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走在三径之上:从陶渊明到周敦颐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2 13: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李剑锋先生说:“早在理学集大成于朱熹之前,陶渊明的人品便得到理学家们的交口称赞。周敦颐在他流芳千古的《爱莲说》中倡导一种高洁拔俗的‘君子’人格,而菊则是孤高避世的

李剑锋先生说:“早在理学集大成于朱熹之前,陶渊明的人品便得到理学家们的交口称赞。周敦颐在他流芳千古的《爱莲说》中倡导一种高洁拔俗的‘君子’人格,而菊则是孤高避世的隐逸者的象征,与君子人格相通。他称赞‘晋陶渊明独爱菊’,以此来与富贵的嗜爱者对比。”[1]不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又特别标明“予独爱莲”[2]120,从而有意将自己与陶渊明区分开来。那么,从菊花到莲花,从陶渊明到周敦颐,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宁为遁者肥:周敦颐的归隐之志

周敦颐向往闲适的生活,所到之地必寻找佳山胜水,“到官处处须寻胜”[2]130。在周敦颐现存22首遗诗中,有16首是寻山游水之作。周敦颐多次表达对“闲”的赞叹与羡慕,希望早日回归旧隐。其《思归旧隐》道:“静思归旧隐,日出半山晴。醉榻云笼润,吟窗瀑泻清。闲方为达士,忙只是劳生。朝市谁头白,车轮未晓鸣。”[2]135诗人感叹自己在朝市之中忙碌劳生,头发白了还不能归隐。他在《题惠州罗浮山》中又感叹自己公务在身,难得清闲:“红尘白日无闲人,况有鱼绯系此身。阙上罗浮闲送目,浩然生意复吾真。”[2]134其《喜同费长官游》又曰:“寻山寻水侣尤难,爱利爱名心少闲。此亦有君吾甚乐,不辞高远共跻攀。”[2]130诗人自愧“爱利爱名心少闲”,实际上是说公务繁忙,难得清闲,同时,寻山寻水最难得的是伴侣,很高兴能有费琦这样的长官可以同好,可以同游。

“旧隐濂溪上,思归复思归。”(周敦颐《夜雨书窗》)[2]135深受公务之累的周敦颐,时时刻刻不忘归隐而去。其《赠虞部员外郎谭公昉致仕》表达了对谭昉的羡慕和自己归隐的心志:“知止自高德,宁为遁者肥。”[2]134他早早地在庐山置办了濂溪草堂,预备做自己的归隐之所。他借助为官的间隙“乘兴结客,与高僧道人跨松箩,蹑云岭,放肆于山巅水涯,弹琴吟诗,经月不返”[2]169。

从周敦颐亲朋好友的文字中也可以看出,周敦颐是常怀归隐之志的。其好友潘兴嗣在为周敦颐所撰墓志铭中说:“每从容为予言:‘可仕可止,古人无所必。束发为学,将有以设施,可泽于斯人者。必不得已,止未晚也。此濂溪者,异时与子相从于其上,歌咏先王之道,足矣!’此君之志也!”[2]167由此可见,周敦颐对于出仕与归隐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在周敦颐长期为官的生涯中,他虽然抱着润泽生民的态度,但内心却一直隐藏着退隐的愿望。虽然“可仕可止,古人无所必”,但一定要选择,他还是期望“宁为遁者肥”的。潘兴嗣《赠茂叔太博》诗曰:“仕傥遇时宁枉道,贫而能乐岂非贤?区区世路求难得,试往沧浪问钓船。”[2]145黄庭坚更明确说周敦颐“茂叔虽仕宦三十年,而平生之志,终在丘壑”[2]152。周敦颐妻兄蒲宗孟谓周敦颐“生平襟怀飘洒,有高趣,常以仙翁隐者自许”[2]169。退居是周敦颐念兹在兹的一件事情,“山水平生好,尝来说退居。无家归绂冕,有子侍篮舆。湓浦方营业,濂溪旋结庐”[2]148。周敦颐的另一位朋友吕陶亦记载周敦颐:“常自诵曰:‘俯仰不怍,用舍惟道。行将遁去山林,以全吾志。’”[2]144可见,周敦颐虽然仕宦三十余年,但其内心一直怀着归隐的愿望。

即如朱熹亦不否定周敦颐有归隐山林之志:“濂溪在当时,人见其政事精绝,则以为宦业过人;见其有山林之志,则以为襟袖洒落,有仙风道气,无有知其学者。”[3]2118朱熹之语提醒我们在评价周敦颐时,不可偏执一端。不仅不偏执于“政事精绝”或者“山林之志”一端,也不偏执于其“学”或“行”之一端。

二、走在三径之上:莲与菊

周敦颐在长期的官宦生涯中,已经较好地处理了出与处的关系,他没有陶渊明的那种纠结,所以他说“可仕可止,古人无所必”。周敦颐所处的时代的确胜过陶渊明的时代,普通知识分子也能得到一些尊重。所以,周敦颐又说:“是处尘劳皆可息,时清终未忍辞官。”[2]130周敦颐在官场中亦非未遭受过刁难,曾有人在赵抃面前中伤周敦颐,赵抃因而临之甚威,而周敦颐能够处之超然。

周敦颐虽向往归隐而又不得不忙碌于公务,其心理颇为复杂。

一方面,周敦颐既然早已离开父亲不在的湖南周氏老家,而郑氏舅家亦因舅父不在而难称舅家,所以,他是无家可归的。这大概是周敦颐无法高唱“归去来兮”的原因之一。既然无处可归,周敦颐便选中了庐山作为新家。蒲宗孟即说周敦颐:“山水平生好,尝来说退居。无家归绂冕,有子侍篮舆。湓浦方营业,濂溪旋结庐。零陵官俸剩,应得更添书。”[2]148这几句诗正说清了周敦颐退居山林之志与无家可归的尴尬,并交代了他强赴零陵为官,赚得俸禄营造九江湓浦旁边的濂溪书堂,并以此作为他未来归隐之地的过程。

文章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mdjdxxb.cn/qikandaodu/2021/0212/532.html

上一篇:独韵
下一篇:牡丹江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牡丹江大学学报投稿 |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版面费 | 牡丹江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牡丹江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牡丹江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